“楠楠,麥子收完了嗎?”每逢夏收時,奶奶總是不住地這樣問我。長大以后,從家到麥田的距離對奶奶而言成了一種負擔??床坏?,又關心,所以只能靠反復提問確認情況,畢竟那塊麥田在幾十年前意味著全家的生計?!霸缇褪胀昀?!現在都用機器收啦,可快了!”我指著遠處的一臺臺收割機,略微提高了嗓門回復道?!昂冒?,收得快,少受罪?!蹦棠绦χc頭說道。
“受罪”是很多莊稼人形容農忙時慣用的詞,在收割機普及之前,夏收的勞累程度真的需要用“受罪”形容,割、捆、打、曬、收,一套流程下來,哪怕壯勞力也會累得精疲力盡。
約10年前,村子里開始租用聯合收割機等大型機械,麥田里“面朝黃土背朝天”的農民就一天天少了。不過,父親向來保守,尤其是莊稼人視之如命的麥田,在他心里更是容不得一絲差池。記得我們家第一次租用收割機時,父親還和母親發生了激烈的爭執。因為缺少相關知識,父親認為使用收割機會影響麥子質量,還會因為收割不徹底造成浪費,所以執意要用鐮刀收割。母親沒有采納父親的意見,雖然也不太懂,但她很樂于接受新事物,于是擅自作主租用了機械,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夏收??粗鹤永锒殉尚∩揭话愕柠溋?,父親最終收起了這份質疑。之后的每一年,各類機械逐漸代替人力成為了我們家夏收的主力。
使用收割機似乎是父親心中的一道分水嶺。打那以后,他對新事物的學習熱情陡然而生。他主動要求學習使用智能手機,我答應教他,手把手從開機教起。在我印象中父親是個很聰明的人,家里的很多手工活都會干,但沒想到學起智能手機來卻如此費力,耗費了近一個月時間才逐漸熟練起來。又過了一段時間,在學校的我接到了父親的電話,他告訴我,他給麥田安了一個智能攝像頭,可以連接手機的那種。他用滿是驕傲的語氣跟我分享著科技帶給他的便利。我打趣道:“之前也不知道是誰,這也不用,那也不用!”父親笑道:“國家一直在努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,我們也不能拖國家后腿嘛!”
是一年夏收季,站在田埂上,聽著收割機有節奏的轟鳴,父親感嘆著以往的辛苦和如今的便利:“以前啊,什么都要用手來干!想要喝水,就要跑很遠的水井去挑水;想穿件新衣服,也要自己買來布料裁剪縫制;想要聯系一個人,只能寫信,并且要等很久很久才能寄到?,F在這樣的生活,過去哪敢想??!”我看著父親的臉,那是一張皮膚黝黑、布滿胡茬、略帶皺紋的臉。皺紋是父親幾十年忙于生計留下的印記,而參差的胡茬更像是收割后的麥田。那片麥田永遠是他的心田,麥收了,他們的心也就滿足了。
作者:營銷21-1班 孫楠